首頁最新消息簡介每日靈修電子賀卡信息分享網上資源聯絡我們English
聖經金句

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
詩篇 143:8


新版聖經工具
 
近期活動與感恩記事
網上下載-電子書、影音文件
網上勵志動畫下載
輕鬆生活的動畫下載
W4J 功能介紹
W4J收費標準
W4J應用實例
聖經查詢
2006網路事工研討會
音樂詩歌點播
目錄導覽
最新消息
異象、使命、與代禱
教會多媒體技術分享
宣教手記
W4J 發展狀況
短文分享
代禱網
荒漠甘泉
W4J見證實例
W4J電子報
教會機構專欄精選
同工聯絡簿
網上付費
故障申告
聯絡我們
網站維護

設為首頁
加入「我的最愛」
瀏覽流量統計
人數: 12,819,561 
頁數: 59,622,006 
下載: 28,841 
Since May 2004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週報
自訂閱名單移除
電郵Email:



  
   

Bookmark and Share   
 
敢面對真相走進未知? - 風災水災能源災的提醒
6/23/2012



(霧台2011年正在修復的橋樑又沖毀了)


就在 UN於2012年
六月20-22日在巴西召開 Rio + 20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前夕,台灣因為梅雨造成全台水災,山區也有土石流,活埋了好幾人(同時間中國西南與美國中西部也發生水災)。筆者一方面為災害受難者感到難過,一方面為「永續發展」的前景感到憂心。

記得 2010年十月,「梅姬」颱風從台灣南部外海經過,卻因來自北方的低壓氣團,引起「共伴」效應,造成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大雨。宜蘭蘇花公路因豪雨,造成土石流,沖走一車大陸客,還有好多人車被埋受困,死傷甚大。

因著這次 612 水災,大家都憶起 2009年 88水災,「莫拉克」颱風造成台南高雄屏東一帶山崩土流、河水暴漲、路斷橋塌、村毀人亡的慘劇,當時南部災情比今年的更為嚴重。筆者 2011年暑期曾到霧台「魯凱」部落訪問過,當地居民對未來都不樂觀,如今又因豪雨而再度遷徙流離。

寫此文時,筆者注意到,七、八年前 (2004, 2005),台灣中南部也有兩次 612 水災,災情相當嚴重,還發生海水倒灌的情形。由這些年的風水災害看來,筆者想到:612 是否該定為「水災紀念日」,提醒大家台灣已進入「災難期」了?




風災水患山河失落

這十年來,每次發生風水災難,農牧漁業損失都達數億元,另外還有高額的橋樑道路與人民財產及生命損失,加上停工歇業及救災的人物力損失等,每次稍大的風雨災,幾十億台幣的耗損是少不了的。

為何每年損失甚鉅,卻沒法子逐年改善狀況,反而災害愈來愈大?問題出在不當的開發山林與河川,造成災害擴大。但是領導人、民代、官僚、地方權貴等有沒有心思解決問題,有沒有膽識敢訂下長遠之計呢?政府首長為了穩住選票與經濟增長,可以輕忽環境評估,就要開山修路,補助農漁業發展,因此山坡地可開果園、建民宿,平原近海區可挖魚塘、搞養殖。

雖然似乎近年來綠色生活成為時尚,但社會與人心並沒多少變化,消費文化依然當道,要經濟美味的食物、舒適的享樂、方便的交通,那管得了國土與生態保育呢?




過去筆者曾指出,現今環境問題的根源,是人吃(消費)出來的。這就像實驗室裡的細菌培養皿一樣,只要接種上一點菌株,一兩天內就可看出它們的繁衍,不久就會佔據半壁江山,最後會在很短時間內消耗完所有養分,然後就死亡殆盡,被自己排出的廢物所殺死。

人與細菌相似處不少,人就是在不停的開發與消耗資源,不斷的向山崗水岸推進,同時產製許多廢物,因此也深受環境災害與污染物的影響。人可用科技攝取大量能資源,對環境造成巨大快速的破壞,2010年的一部電影 “Avatar” (阿凡達) 就是描寫人類這樣的暴行。我們「非永續性」的消費生活,確實已超越環境所能負和的。

有資料顯示,若是以全球平均消費水平來看,我們使用的能資源,已超過地球自我更生能力的 30%,而且還在快速增加中;從人們平均的「生態足跡」來看,一個地球已難以支持人類發展的欲求。

如今,氣候異常早已變成正常了,問題不能再歸咎於上天,說什麼「天有不測風雲」,可以肯定台灣年年會有風暴豪雨侵襲,而且不只一次兩次。問題是:台灣可敢去面對「真相」?這就像高爾在 ”An Inconvenient Truth” 一書所提示的:若舉國上下皆不願面對問題的真相,只求一時便利,問題很快就會淹沒這國。



說到「非永續性」發展的影響,另一種災難是因能源使用不當造成的。「能源災害」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隱藏的,不像風水災那麼明顯,但傷害卻是長遠、漸進、且難測的。

油電價漲風雲變色

五月份,台灣為了電價調漲吵翻了,上下相互指責,民怨沸騰,說穿了,只是因為習慣低低的電價太久了。漲價肯定影響每一個人,更讓人人不高興,為何以前不漲,現在卻要漲?這是個根本問題,是不當政策的病徵之一。其實各國都有類似問題,這就是一群人玩權弄術的結果,為的是求得短時利益,沒認真看待問題、設定適當政策。

今年初以來,全美各地汽油價格一夕數漲,不到兩週,價格漲了將近30%,人人都氣憤不平。為何我的鈔票,要去填補那些油商的銀庫?有議員要領導人對全國道歉,並且立刻調降油價,否則他今年甭想連任。說的是大快人心,但三個月後油價依然走高,敝小地至今一加崙油仍接近 $4.00。

該不該漲?各有說法,但原來油價偏低的不合理,開車用油既浪費又隨便,開大耗油車滿街跑,用電也無節制等病徵,這些基本問題卻沒人談論。為了有便宜油可用,出兵打仗都可以,真的很不合理,卻是事實。

該怎麼漲?那些人與企業受影響?後果如何?玩政治的人,肯定會考慮再四,這是他們的職業,為的是自己的利益與未來的選舉,並不是真擔心你我的生活,也不是為了什麼「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理想。

近來,為了爭論漲或不漲,有人搬岀「碳排量」說:指出台灣人平均碳排量很高,高出全球平均值兩倍餘,是全亞洲第一,所以該以價治量。事實上台灣總碳排量在全球總量上是不到百分之一(2010年約 2.9 億公噸;全球是 300多億公噸),比起中美兩超霸差多了。根據 US EPA 的統計,2010年美國平均每人每年碳排放量(主要是 CO2) 接近 18 公噸 (相當於每人每年肩上扛 18 輛豐田房車),美國全年總碳排放量是 54 億公噸(比 1990年增加了11%),算是全球第二高。中國可是央央大國,在碳排量上遙遙領先全球,全年排放 77 億公噸,且仍持續上升。

就算全民真的減碳、少用電、少用油,也許可於 2025年降低一點(能否降到 2000年的排放量是一大疑問?),但是那些大企業,稍稍改個預算目標、生產方案,或政府機構,略微修訂經濟成長目標,就會抵銷眾人的努力。

由此看來,要解決高碳排量的罪惡,只靠漲油電價,是無濟於事。漲油電價不等於節能減碳,想一石二鳥?結果只打到空氣。要減碳節約,必須有比漲電油價更具體、更全面的方案。

油電價漲合不合理?很合理,要享受就得付費,難道想白吃白花?過去低價,不表示現在不該漲。

漲幅合不合理?不合理,沒把污染成本、社會醫療成本、氣候異常成本算入,這不僅傷害當代,更遺禍將來,有何道理等子孫來付賬?多收的錢,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為將來打算(其實若能有計畫的實施,節省下的環境傷害支出,可使每人負擔不會過高,卻能多走好幾里路)。若只是考慮油電廠與大公司的營運獲利,或是選舉規劃,來決定能源管理方案,這肯定是錯誤的思維。

油電收支不平衡,要全民分擔合理麼?當然不合理,有人超浪費奢侈, 有人超節約,怎可使用差別不明顯的費用增收法?用油用電高過一定額度的必須「多多」科徵超用稅,那些 top 1%的浪費享受,不能要 99% 的底層分擔。對低收入戶、老殘者,則應該調降油電費,由超用戶所多徵的稅補足。

UN 的 Rio + 2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大會剛結束,多國代表少不了又要簽署一份沒拘束力的文件宣告,向世人表態。這麼一場喧鬧的會議,是否能解決「永續發展」的種種問題,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育(註),控制氣候異常變化的趨勢?這可是極大的未知數,就由前述自然與能源多重災害來看,我們的前途的確相當險峻。

註:就在 Rio+20大會結束當天,世上最後一隻 Galapagos 群島特有種海龜 Lonesome George 死了,它正是許許多多遭人類侵襲殺害而絕滅的生物之一,雖經過廿多年的努力想使它傳宗接代,但都告失敗,可見生態保育工作是多麼不容易。


相關訊息

How Shall We Live? -- 失落的藝術 
在COP26氣候峰會政治協商熱烈爭論下,各國簽下誓言要減少使用石化燃料、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但還有空氣、水與土壤污染、廢棄物、與生態破壞問題,似乎被這場喧鬧所掩蓋,這些問題與氣候變遷實是難兄難弟。電動車與資源回收能減低多少碳排放?

雙重的pandemics - Covid19 and Plastic Waste 
在 COVID pandemic前,平均每個美國人每天製造出4磅固體廢棄物,自2020三月份疫情擴大後,廢棄物增長至少 25∼30%,近來一些刊物也報導了疫情期間全球海域塑料廢棄物激增的問題,我們除了躲避瘟疫、消費吃喝、製造垃圾外,能不能在新年裡,為自己留下美好的身影?為將來開起一線希望?

山林祭語 
2019年春去Quail Ridge Wildlife Preserve參加一個捐獻儀式,是將兩千多英畝的私有保育山坡地交給UC Davis自然資源學院管理,這是個北美生態守護戰士三十多年努力的成果.在台灣也有本土愛山護水的綠色勇士們在為復育山林默默付出,在苗栗新竹台中一帶漸漸結出果實,這都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

一根吸管的啟示 
ㄧ根吸管、一個塑料杯算不得什麼,但不妥善處理它們會造成地表與海域污染,這是不是顯示人們的心思是同樣的輕浮沒有質感?地方首長能不能做更多善事,呼籲民眾節約減廢,惜福感恩?造物之神豈不因此更感激、更振奮?


湖邊散記 - 與臻子太好湖踏雪 
遊山、踏雪、弄沙、戲水是此次周末旅程的亮點,所到的是北美最潔淨的湖泊,原本可看到湖面100多呎下的石塊,如今因著汙染已縮限至70呎了;事實上,滑雪與開遊艇是給水域與山林帶來很大壓力的主因。來到湖濱松下,我們品賞著造物主的美善,為這好山好水祈禱。

紅杉與橡樹的對話 -- 2016年暑期生態訪學 
今年暑假(2016),森林大學的彭神父差派兩位學員,來敝小地作生態訪學,主要關注的是海岸區、森林區、與山區,舊金山灣區是研習的焦點,此行認識了三種紅杉樹與加州三種橡樹,同時對水岸溼地也多些認識。

人的未來是在雲端霧裡? 
中國燃煤連帶產生的空氣污染與霧霾問題相當嚴重,我自己的經驗是:非必要絕不出門,若是出門,一定帶口罩;除了燃煤外,滿街的車是另一空氣殺手;但歷年來,當權者在其僵化教條的引導下訂定的計畫,可能才是造成問題的真正原因…

「可持續性社會」(Sustainable Society) 的夢徑 
2014年全球海平面平均溫特高,破了百餘年來的記錄...在2014年APEC會議上,中美兩大CO2排放國領袖宣布了「限制CO2排放」的協議...各國似乎都想做點什麼,但該如何使地球得安息,好免去像影片 Interstellar 中描述的乾旱、沙塵、與饑荒災難?

客家庄人文與生態體驗 -- 森林大學研習訪學 
多數人喜愛城市的熱鬧,願意從都會來鄉下服事的人無多,能偶一為之者或許有,肯長期服務的絕少...在有需要之處,燃起一盞心燈,遠勝過十億善款...其實,鄉下與都會距離不遠,關懷僅是一心之遙。

回收與省水 - 珍惜恩賞,人人有責 
如何珍惜物資?如何節約用水?如何處理廢棄物?如何感恩惜福?朋友們有何創意構想?...值此天乾物貴時刻,該怎麼共體時煎?

減低 CO2 排放方案 - 美國的權宜之計 
要怎麼解決大氣中 CO2 持續增高問題?各政府該怎麼辦?社會廣大群眾有何妙方來面對異常?6月2日(2014)美國 EPA 發佈了 「CO2污染物」 減量草案...

左與右的相遇--兩岸環境前瞻 
到底什麼是文明社會?怎樣的城市才符合生態原則?...社會廣大群眾真知道自己要什麼?有那一種形式的開發、成長不需支付社會與生態成本?可誰管環境公義?難怪大氣中CO2愈來愈多,土地汚染與生態破壞愈來愈嚴重。

看見大地 
由「看見台灣」說起,這是一個關愛台灣的人自力完成的影片,是空中拍攝的秀麗山河與哀哀大地。此片頗引起注意,使得政府與居民都如夢初醒,開始關注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

憂活?攸活?How shall we live? 
人到水邊是要尋個柔適美感,品嚐一點自然,可尋到什麼?凌亂取代了美與合諧,環境破壞了,誰來善後?憂活?幽活?到底為何而活?

災難過後 - 大選沒說出口的話 
大選期間怎麼會颳來 Sandy 這個超級颶風,造成空前的災難?上天莫非是想提醒美國一些什麼事吧?

其他文章有關"土石流"

人真與細菌、癌細胞一樣? 
颱風從台灣南部外海經過,卻造成東北部大雨。蘇花公路因雨,發生土石流,沖走一車遊客,還有好多人車被埋受困。... 到底該不該在山邊水岸開發修路呢?

本目錄中最多閱覽的文章

新年可做的七件美事 
過去十年,人們愈來愈明白,為我們劬勞的地球,經歷了什麼樣的艱難與「困苦」。我們豈不該思量一下能做什麼來補償?

想要年年有魚?- 請節能減碳 
可曾想到 CO2 排放除了使氣候變異的可能性增高,還會使海水酸化?海水中「沉默的」大多數,可遭了「池魚之殃」。

你的 Disposable Plastic Footprint 有多大? 
許多國家都面對塑膠品氾濫的問題,到底人們使用多少塑膠品?這個問題目前沒人能確切的回答出來,為什麼?你到底用多少塑膠袋、薄膜、免洗刀叉...?

「工作」先生的創意 - 打造一顆綠「蘋果」? 
過去十餘年,Apple 在「史地夫•工作」引領下,的確相當耀眼,但也飽受批評,只顧搶佔市場,推出新玩意,卻在環保工作上落後。在post-Jobs 時代,Apple 有可能變的更青翠嗎?

買或不買 - 綠色消費的建議 
感恩特價,買聖誕禮物,要怎麼做出合適的選擇?那些產品合乎環保原則?要享受綠色佳節嗎?智慧之子當以智慧為是..

祂的量帶通遍天下,祂的言語傳到地極。(詩 19:4)    Email: info@w4j.org    Powered by Web4Jesus (W4J)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