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最新消息簡介每日靈修電子賀卡信息分享網上資源聯絡我們English
聖經金句

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詩篇 130:3-4


新版聖經工具
 
近期活動與感恩記事
網上下載-電子書、影音文件
網上勵志動畫下載
輕鬆生活的動畫下載
W4J 功能介紹
W4J收費標準
W4J應用實例
聖經查詢
2006網路事工研討會
音樂詩歌點播
目錄導覽
最新消息
異象、使命、與代禱
教會多媒體技術分享
宣教手記
W4J 發展狀況
短文分享
代禱網
荒漠甘泉
W4J見證實例
W4J電子報
教會機構專欄精選
同工聯絡簿
網上付費
故障申告
聯絡我們
網站維護

設為首頁
加入「我的最愛」
瀏覽流量統計
人數: 12,819,561 
頁數: 59,621,983 
下載: 28,841 
Since May 2004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週報
自訂閱名單移除
電郵Email:



  
   

Bookmark and Share   
 
人真與細菌、癌細胞一樣?
11/16/2010


2001年10月中,「梅姬」颱風從台灣南部外海經過,卻因來自北方的低壓氣團,造成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大雨。恰好這兩週,筆者正陪父親回台走訪鄉親舊友,也與一些學校及教會機構會談,卻從報導得知,宜蘭蘇花公路因豪雨,造成土石流,沖走一車大陸遊客,還有好多人車被埋受困,死傷卅餘人。

災害無獨有偶,一個月之前,高雄地區才因「凡那比」颱風帶來大雨,經歷了嚴重水患,城北積水超過卅公分(甚至淹過一層樓),損失不少。

除這兩起災害外,很多人都記得2009年88水災,「莫拉克」颱風造成台南高雄屏東一帶山崩土流、河水暴漲、路斷橋塌、村毀人亡的慘劇,當時災情比今年的更為嚴重。那年筆者曾寫一文呼籲:開發建設應當注重環保,盡量不要與山水爭道。顯然的,造成重災的原因都與人們開山闢路、治水無方有關。



災難來了,大家難免手足失措,怨天尤人,哭天喚地,這情景是可以理解也值得同情的。政府與民間救災善後事宜,只要能及時行動、檢討錯誤、補救缺失、負起責任,也就善莫大焉。2005年 Katrina 颶風給 New Orleans 帶來極大的傷害,當時美國聯邦與地方政府,也一樣慌成一團。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才改變做法,並修正緊急災難處理程序,這對以後應變確實有正面影響。

但是,這次蘇花公路的災難,除了抨擊、救難、慰問、與宣示外,卻帶來一個奇特的反應與後果:已在進行中的「蘇花高」或「蘇花改」環境影響評估案,竟成了「罪魁禍首」,環評委員與環保團體,似乎就成了傷人害命的「嫌犯」。

為什麼?原來宜蘭花蓮地區民眾需要一條「平安」的返鄉道路,眼看著蘇花公路這麼不安全,而興建新路或改建原路的希望似乎遙遙無期,鄉親們難免情緒激動,哭求中央政府儘速動工,不要再讓勞神子的環評「拖延時間」。很多滿有「同情心」的人士,也抨擊台灣國府與環保人士,指稱他們不近情理、不切實際、枉顧人命。




國府首長為了穩住十一月底五都大選行情,居然在環評還沒通過的情形下,就保證速審速建,環保署可也真的「配合」作業,十一月一日初審就快速有條件通過改建案。至此,大雨不只沖毀了公路,還沖垮了環保署/環評會該負起為全民把關、為將來子孫負責的擔當。

因著風災雨災,看到台灣高屏與宜蘭等地的損失,真為失喪的人命與美好的山水惋惜,也為遭人輕視的環保工作感到難受。但想想,這也沒啥好說的,廿餘年來眾多開發與環保事件也都類似,雖然近年來綠色生活已成時尚,但社會並沒多少變化,消費享受文化依然當道,經濟成長仍誘惑人心。再加上從事環保志工的人(包括筆者),沒有好好見證出生活的實際,只是指責、反對、與自我標榜,才有遭人詬病的窘境。

筆者明白花蓮人返鄉的艱辛,自己更好的一半就是花蓮姑娘,過去東西往返只能靠蘇花或中橫公路,既費時又驚險,也經常聽她說起蘇花路上意外頻頻(當年沒太多選擇,坐飛機太貴,而鐵路尚未通車)。但何種交通方式可提供花蓮安全的「生命」途徑?蘇花公路是唯一之途?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依現在情勢看來,改善蘇花路勢在必行,「環境」在壓力下只好讓路,生態就只能期望別再來一場災難;「有條件」通過環評,雖比無條件好,但所列條件也無法避免開路對
生態的傷害。

寫到這想起2009年中,一群生態學者曾討論現今全球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他們有一共同看法:「問題是人吃(消費開發)出來的」,還說:「人與細菌之差幾稀」。看看實驗室裡的細菌培養皿,只要接種上一點菌株,很快就可看出它們的繁衍,一週餘就會佔據半壁江山(一半盤面),最後會在很短時間內消耗完所有養分,然後死亡殆盡(被自己排出的廢物所殺死)。

人與細菌相似處不少,人就是在不停的開發與消耗,不斷的向山崗水岸推進,開闢生產、居住、與道路的空間,同時產製許多廢物,因此也深受破壞後環境災害與污染物的影響。

這次會議中,還有與會者說,人就像 cancer 細胞,一直分裂增生,消耗盡自身一切養分,把好細胞扼殺,最後同歸于盡。他們的比喻,也許誇張了點,卻有些道理。我們消費式生活,是極盡所能的搜求擴張,幾乎無視其他生物的存在,確實已超越環境所能負和的。

有估算的資料顯示,若是以全球平均消費水平來看,我們使用的能資源,已超過地球自我更生能力的25到30%,而且還在快速增加中,看看興起中的亞洲各國就知道了。從人們平均的「生態足跡」來看,一個地球已不足以支持人類發展的欲求。這也就是說:地球的體力正在透支,好細胞正被餓死,壞細胞繼續蔓延,人們是正在通往毀滅之途上狂奔。自然災害與各種病變的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些徵兆。

這幾次颱風帶來的慘痛教訓,提示人們:人是不該與山水爭道的。開發修路就會帶來難測的危害因子,問題是人與大地能承受多大的風險?

風雲起兮,氣候丕變,未來風暴更難預測,人們預備好了麼,能經的起大風大雨的考驗?想要減少傷害,降低風險,未雨綢繆,此其時也。環境影響評估的要求、環保志士的呼籲,真是有必要的。有耳可聽的就當聽。

有話說:哭聲、雨聲、聲聲哀切;路事、山事、事事難行。在災難中,朝野都不該衝動草率,反更該謹慎在意。面對影響深遠的開發案,要勇於面對責難、勇於迎接挑戰、勇於保護國土、勇於為生民請命、勇於為後代負責。



沙塵豹低頭默禱;11-16-2010

 


相關訊息

Harvey 颶風的洗禮 
Harvey 颶風的洗禮給我們幾個提示: 都會開發需要有智慧、有規範與限制;居民要覺醒,不能只顧個人的享受;生活要簡單一點,少製造CO2與廢棄物;有一個汽車bumper sticker如是說 “There is no Planet B”,沒錯,地球僅此一個,暖化與氣候異常已經威脅到每個人了;人溺己溺,看見鄰舍有難,就當伸出援手。

我們髒亂的家園 - 教宗對環境危機的公開信(Encyclical) 
教宗認為環境危機肇因於富裕國家與人們對資源財富的劫掠,只是自私的為著少數人的享受,卻蔑視窮人的需要,這絕對是不公義的(injustice),他對富人、大企業、以及所有坐著不動不管、不聞不見的人發出譴責,他呼籲大家生活要簡樸,更多慈悲憐憫的心。

地土需要守安息嗎? 
怎麼讓人與大地享受「安息」?怎麼使人對地土多一分「溫柔」?這仍有待我們持續省查,要勇敢的從追求私慾、從偶像崇拜中回轉過來,這樣或許能使我們在這地上得以長久一些。

霧霾上的藍天 - 微粒罩頂下的中國 
到底追求發展的代價有多大?中國有可能從霧霾的險境逆轉而出?至少領導人立志要減低CO2排放,但PM2.5微微粒空氣浮懸物怎麼辦?請看紐時的報導...

百年前的聖誕禮物 
聖誕節慶的重點是什麼?是吃喝?是參加 party,大家交換禮物?到底是慶祝誰的生日?...百年前的聖誕故事,緩緩的從歷史裡走出來,竟透漏出一些早為今人遺忘的真諦。

好書推薦 --《當新教宗遇見聖方濟》 
什麼是方濟疼惜自然生物、關愛貧病弱者、自甘謙小微末、八百年來為眾人喜愛的根源?我們的生命之旅何去何從?今日有賴此書的探索與激勵,期盼人人與方濟的生命相遇,轉化出熱愛地球眾生的潛能。

選擇貧窮 -當新教宗遇到窮人方濟 
為何要成為「為窮人而設的教會」?什麼又是「貧窮教會」?為何要擁抱貧窮?這豈不是反社會之道而驰?到底誰是窮人方濟?...今年當羅馬教會新選出的教宗,他遇見了...

禍水 - 日本福岛核災的難題 
在天災甚難測、疏失無可避免、核廢料不知何處棄置的情形下,僅為了短暫的經濟利益,就興建核電廠,這可真是明智之舉?

道德的人vs.不道德的核四+公投 (1) 
..神學家尼布爾(1892-1971)的名著《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提及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有限,而妄以自己為生命的主宰、命運的支配者;以虛張的傲慢來掩飾自己的軟弱與無能....

道德的人vs.不道德的核四+公投 (2) 
寧可自己這一代縮衣節食、少用電能,也不能禍遺子孫,否則一旦發生核災,那將是數百萬人性命、健康及無限倍以上財產的損失。再不如此,我們就成了天下最不是的父母了。...

面向 2013 的環境懸崖 
有科研人員指出,因為氣候、過度消費、廢棄物污染、生物瀕危、與棲息環境衰敗等問題,這個藍色星球恐怕已越過 tipping point,無可返回了,這可是真的?有何後果?

沒有牛驢的馬槽 – 聖誕歡慶之後 
學生告訴我,中國社會現在也很瘋聖誕歡慶,有好多商業促銷,各種派對慶祝,瘋著買禮物,可是人們到底在慶祝什麼?它的環境代價多大?

客家鄉的歌聲 
在基層社區裡,許多人是自尊心低落、又染上不良嗜好,引致失業、失婚、甚至倫理道德混亂,但又有多少幸福的人會關注他們?

別把珍寶藏在地裡 - 減廢與惜福 
每次聚餐後,或是見到垃圾桶內塞滿了保力龍杯盤與塑膠刀叉,或是看見它們散落在地上隨風飄逸,就覺得可惜...

Easter 的啟示 - 請給大地復生的機會 
「復活節」期間,小朋友們正等著與 Easter Bunny 照相,這是孩子們撿彩蛋的時節。...復活的來臨,喚起沉睡的心,醒轉的人是不是能給大地再一次復甦的機會?

其他文章有關"土石流"

敢面對真相走進未知? - 風災水災能源災的提醒  
雖然近年來綠色生活成為時尚,但社會與人心並沒多少變化,消費文化依然當道,要美味的食物、舒適的享樂、方便的交通,那管得了生態保育與永續國土呢?

其他文章有關"生態"

左與右的相遇--兩岸環境前瞻 
到底什麼是文明社會?怎樣的城市才符合生態原則?...社會廣大群眾真知道自己要什麼?有那一種形式的開發、成長不需支付社會與生態成本?可誰管環境公義?難怪大氣中CO2愈來愈多,土地汚染與生態破壞愈來愈嚴重。

客家庄人文與生態體驗 -- 森林大學研習訪學 
多數人喜愛城市的熱鬧,願意從都會來鄉下服事的人無多,能偶一為之者或許有,肯長期服務的絕少...在有需要之處,燃起一盞心燈,遠勝過十億善款...其實,鄉下與都會距離不遠,關懷僅是一心之遙。

紅杉與橡樹的對話 -- 2016年暑期生態訪學 
今年暑假(2016),森林大學的彭神父差派兩位學員,來敝小地作生態訪學,主要關注的是海岸區、森林區、與山區,舊金山灣區是研習的焦點,此行認識了三種紅杉樹與加州三種橡樹,同時對水岸溼地也多些認識。

How Shall We Live? -- 失落的藝術 
在COP26氣候峰會政治協商熱烈爭論下,各國簽下誓言要減少使用石化燃料、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但還有空氣、水與土壤污染、廢棄物、與生態破壞問題,似乎被這場喧鬧所掩蓋,這些問題與氣候變遷實是難兄難弟。電動車與資源回收能減低多少碳排放?

其他文章有關"開發"

地土需要守安息嗎? 
怎麼讓人與大地享受「安息」?怎麼使人對地土多一分「溫柔」?這仍有待我們持續省查,要勇敢的從追求私慾、從偶像崇拜中回轉過來,這樣或許能使我們在這地上得以長久一些。

其他文章有關"環保"

我的環保之旅 ¬ 新傳統之路 
過去,對於「環境保護」,我可說全然無知。由困惑,轉而浸淫於有機生活中,真是特別的經驗。我在珍惜之餘,開始對回歸傳統漸有一些了解。

為什麼浪濤無語、偏鄉沒落? 
為什麼大老遠地要跑來偏鄉訪晤?為什麼要放棄高科技事業卻來山城當有機農夫?為什麼環保單位還是這麼被動?為什麼若是居民不抗爭、媒體不爆料,官府就任憑污染留在海岸邊?...

本目錄中最多閱覽的文章

我們都是 e 家人 - 你的 water footprint 有多小? 
為什麼 e 這個小字母是這世代最惹眼的符號? e is for...?? 這又與水何干?

想節約能源? - 請不要浪費食物 
您知道美國每年浪費多少食物,其能源代價有多大?據調查顯示,浪費的食物所耗的能源,比墨西哥灣抽出的油所提供的能源還多!

你的碳黑腳印有多小?- (carbon footprint?) 
為什麼我們認為出家人、無家可歸者不會有什麼環境衝擊、不留什麼碳黑腳印,可是竟會使用高過全球平均值的能源?原因是...

震動中的國度 - 塑化劑毒害能成為祝福嗎? 
在飛機上,不敢喝果汁,只能喝黑咖啡與白水,到了台北,媒體上都談論著塑化劑、DEHP、DINP…,不停的播報著「中毒」的消息,飲料、果汁、糕餅、乳漿、果醬、藥錠、化妝品…都含毒...

別把珍寶藏在地裡 - 減廢與惜福 
每次聚餐後,或是見到垃圾桶內塞滿了保力龍杯盤與塑膠刀叉,或是看見它們散落在地上隨風飄逸,就覺得可惜...

祂的量帶通遍天下,祂的言語傳到地極。(詩 19:4)    Email: info@w4j.org    Powered by Web4Jesus (W4J)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