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都在 e 起時,雖然實際上是相隔甚遠,卻像近在眼前一般。筆者以前有兩位同事,一兩週才到實驗室一趟,其他上班時間都是和同事們 e 來 e 往。以我自己為例,幾分鐘前,筆者才剛和小女兒,e 起討論完化學問題,網路上的chat room ,真是方便,再加上還能利用 e-library 馬上就查到資料,既免得開車跑好遠去面授機宜,還省了油,少排放點 CO2,對環境有不少好處。
提到環境e-nvironment,它可是貨真價實 e 族的家屬之一,只是它不像那些 e-devices那麼 令人愛不釋手。雖然,不少人喜歡到風光明媚、好山好水的環境裡,去品賞上帝的美好創造,沉浸在山光水色的擁抱中,可是不論如何讓人欣喜嚮往,美景與我總不能長久,總有些遺憾。而且不僅如此,除了一場消費帶來的短暫愉悅外,其實留下更多的是虧欠與污穢。為什麼?
就以用水為例,在歐、美、亞洲已開發國家,平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是 200 - 400 公升 (約為 50 – 100 gallons),這尚不包括洗車、澆花、游泳池的用水,以及每人消耗的食物、使用的器具、房舍管理等,在產銷、製造、或維修過程中的用水,若把這些都計算進去,每人每日總用水量至少是日常「生活用水」的 10 -15倍(註1),這才是我們真實的 water footprint (水腳印)。當然,人們若住在低開發地區,用水量顯著的少於上面的數目(water footprint 這一觀念是 2002 年荷蘭 University of Twente 一位教授提出的,朋友們可由他的網站上,算算看自己的「水腳印」有多大?)。
可是,在休閒旅遊時,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生活用水」會「突然」上漲,根據新西蘭 University of Otago 觀光系的一本書指出 (Tourism, Recreation, and Climate Change),旅遊中每人每日有可能用到 500 – 2000 公升的水,比平常高出甚多。這當然與我們住的旅館等級、是不是打高爾夫球、有沒有用健身房與游泳池、旅遊地點、休閒情緒相關,但這還不包含旅館建築維修、食物生產與處理等用水。